重要提醒:本文提供的是一般性法律資訊,實際情況可能因個案而異。建議在處理重要繼承事務時,諮詢專業律師以確保權益。
「律師,我爸爸剛過世,我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...」這是我最常聽到的求助電話開頭。面對親人離世,除了情感上的衝擊,還要處理各種複雜的法律程序,真的讓人手足無措。
別擔心,在這篇文章中,我會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,帶你了解從死亡登記到遺產分配的每一個步驟。無論是遺產稅計算、限定繼承還是拋棄繼承,看完這篇文章,你就能胸有成竹地處理這些程序。
小提醒:死亡登記完成後,記得申請「除戶戶籍謄本」,後續的繼承手續都會用到。建議一次申請10-15份,因為銀行、地政事務所等各機關都需要正本。
調查繼承權順序與範圍
盤點所有財產與債務
選擇繼承或拋棄
首先要搞清楚「誰有繼承權」。很多人以為只有兒子能繼承,這是錯誤的觀念!台灣的繼承制度是男女平等的。
順序 | 繼承人 | 繼承比例 | 說明 |
---|---|---|---|
當然 | 配偶 | 依情況而定 | 永遠有繼承權 |
第一 | 直系血親卑親屬 (子女、孫子女) |
配偶 1/2 子女平分 1/2 |
優先順序最高 |
第二 | 父母 | 配偶 1/2 父母平分 1/2 |
無第一順位時 |
第三 | 兄弟姊妹 | 配偶 1/2 兄弟姊妹平分 1/2 |
無前兩順位時 |
第四 | 祖父母 | 配偶 2/3 祖父母平分 1/3 |
無前三順位時 |
繼承可不只是分財產這麼簡單,債務也會一起繼承!所以一定要先搞清楚到底有多少財產和債務。
實用小技巧:可以向國稅局申請「被繼承人財產清單」,裡面會列出大部分的財產資料,但不包括現金和債務,這些需要自己調查。
很多人聽到「遺產稅」就頭痛,其實只要掌握公式,計算並不難。而且大部分家庭都不用繳遺產稅!
項目 | 金額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免稅額 | 1,333萬元 | 基本免稅額度 |
配偶扣除額 | 493萬元 | 有配偶可扣除 |
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 | 每人 49.3萬元 | 子女、孫子女等 |
父母扣除額 | 每人 123萬元 | 被繼承人父母 |
遺產淨額 | 稅率 | 累進差額 |
---|---|---|
5,000萬元以下 | 10% | 0 |
超過5,000萬元部分 | 15% | 250萬元 |
超過1億元部分 | 20% | 750萬元 |
案例:張先生過世,留下3,000萬元遺產,有配偶和2個子女
計算步驟:
這是最多人搞不懂的部分!簡單來說:限定繼承就像是「有條件的繼承」,而拋棄繼承就是「完全不要」。
先調查遺產和債務 - 了解財務狀況
計算淨值 - 遺產總額 - 債務總額 = ?
做決定 - 正數選限定繼承,負數考慮拋棄繼承
重要警告:拋棄繼承有不可逆性!一旦向法院聲請通過,就無法撤回。而且拋棄繼承後,你的子女也會跟著失去代位繼承的權利。
很多家庭因為不了解繼承順序而產生紛爭。其實法律規定得很清楚,讓我們用圖表來說明:
無論什麼情況,配偶都有繼承權,只是比例會隨著其他繼承人而調整。
案例一:王先生過世,有配偶、2個子女、父母健在
→ 繼承人:配偶 + 2個子女(父母無繼承權)
→ 分配:配偶1/2,每個子女各1/4
案例二:李小姐過世,未婚無子女,父母已故,有3個兄弟姊妹
→ 繼承人:3個兄弟姊妹
→ 分配:每人各1/3
死亡登記期限
拋棄繼承期限
遺產稅申報期限
A:不需要!自2009年5月22日起,台灣已經改為「當然限定繼承」制度,也就是說,所有繼承都自動適用限定繼承,繼承人只在遺產範圍內負擔債務責任,不會讓個人財產受到影響。
A:超過3個月期限就無法拋棄繼承了,會被視為接受繼承。不過由於現在是限定繼承制度,所以不用太擔心,債務責任不會超過遺產範圍。除非債務遠大於遺產,否則建議諮詢律師評估。
A:不一定!2025年遺產稅免稅額是1,333萬元,加上各種扣除額(配偶493萬、每個子女49.3萬等),大部分家庭的遺產都在免稅範圍內。但即使不用繳稅,還是要在6個月內申報。
A:是的!台灣法律明確規定男女繼承權平等,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,繼承權完全相同。傳統「兒子才能繼承」的觀念是錯誤的,已經不符合現行法律。
A:配偶和子女都是第一順位繼承人,會一起繼承。分配比例是:配偶得1/2,所有子女平分另外1/2。例如有配偶和2個子女,配偶得1/2,每個子女各得1/4。
A:首先嘗試協調談判,可以請律師協助調解。如果真的無法達成協議,可以向法院聲請「遺產分割」,由法官依法分配。不過訴訟曠日費時,建議盡量以協商方式解決。
A:不可以單獨選擇!繼承是「概括繼承」,財產和債務必須一起承受。但在限定繼承制度下,債務責任不會超過遺產範圍。如果債務太多,可以選擇拋棄繼承。
A:當銀行得知帳戶持有人死亡消息時,就會凍結帳戶。家屬需要提供除戶戶籍謄本、繼承系統表、遺產分割協議書等文件才能解凍。建議盡早處理相關手續。
面對繼承問題,及早規劃、正確處理是關鍵。如有疑問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,避免錯過重要期限或產生不必要的糾紛。